NAT
总览
简单介绍NAT
# 什么是NAT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
它可以将IP数据报文头中的IP地址转换为另一个IP地址,并通过转换端口号达到地址重用的目的。NAT作为一种缓解IPv4公网地址枯竭的过渡技术,由于实现简单,得到了广泛应用
简单的来说 NAT 就是同个公司、家庭、教室内的主机对外部通信时,把私有 IP 地址转换成公有 IP 地址。
此时,两个私有 IP 地址都转换 IP 地址为公有地址 120.229.175.121,但是以不同的端口号作为区分。
于是,生成一个 NAPT 路由器的转换表,就可以正确地转换地址跟端口的组合,令客户端 A、B 能同时与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
这种转换表在 NAT 路由器上自动生成。例如,在 TCP 的情况下,建立 TCP 连接首次握手时的 SYN 包一经发出,就会生成这个表。而后又随着收到关闭连接时发出 FIN 包的确认应答从表中被删除。
# NAT缺陷
由于 NAT/NAPT 都依赖于自己的转换表,因此会有以下的问题:
- 外部无法主动与 NAT 内部服务器建立连接,因为 NAPT 转换表没有转换记录。
- 转换表的生成与转换操作都会产生性能开销。
- 通信过程中,如果 NAT 路由器重启了,所有的 TCP 连接都将被重置。
# 改进措施
第一种就是改用 IPv6
IPv6 可用范围非常大,以至于每台设备都可以配置一个公有 IP 地址,就不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地址转换了,但是 IPv6 普及速度还需要一些时间。
第二种 NAT 穿透技术
NAT 穿越技术拥有这样的功能,它能够让网络应用程序主动发现自己位于 NAT 设备之后,并且会主动获得 NAT 设备的公有 IP,并为自己建立端口映射条目,注意这些都是 NAT设备后的应用程序自动完成的。
也就是说,在 NAT 穿透技术中,NAT设备后的应用程序处于主动地位,它已经明确地知道 NAT 设备要修改它外发的数据包,于是它主动配合 NAT 设备的操作,主动地建立好映射,这样就不像以前由 NAT 设备来建立映射了。
客户端主动从 NAT 设备获取公有 IP 地址,然后自己建立端口映射条目,然后用这个条目对外通信,就不需要 NAT 设备来进行转换了
# 参考
小林coding
网络地址转换协议NAT功能详解及NAT基础知识介绍 - 知乎 (zhihu.com) (opens new window)